序言
<八段锦>是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写的是八段故事八种劝戒.即书目中所标明的:[惩贪色".[戒惧内".[赌妻子".[对不如".[儆容娶".[悔嗜酒".[戒浪嘴".[蓄寡妇".等八个故事.实际上只是四戒:戒色欲.戒赌博.戒嗜酒.戒浪嘴.
第一段故事:宋时临安新桥有个巨富.儿子叫云发.有妻有小.一日.有叁个妇人擅自将一些家伙搬入他家.云发欲发火时.其中一小娘子道福致歉.云发见她年少美貌.欣然允许.次日.云发不与父母说此事.就到小妇人处.小妇人引他上楼搂抱云雨.她说她寸赛金.实际是个娼妓.此事被邻人窥见.云发交给赛金一些银子.让她寻找住处.他再去看顾.赛金搬至南横桥住下.云发逢暑生病.身体虚弱.赛金写书送礼邀他相会.云发见了赛金.欲火难忍.连绩欢幸两次.弄得神思散乱.梦见和尚拉他出家.回家后即重病.医师说这是色欲过度.云发将真情告诉父亲.父亲焚香跪拜.求禅师放回儿子.拜完后.儿子身体复原.梦中和尚带了一条柱杖走了.云发恢复生理.感慨人生不要奸淫.
第二段故事:南直隶本府城有一人叫羊玉.好交友.有威信.只是惧内.妻华氏.生得美貌.羊玉好友高子兴.与另一好友苟美都的孤母诸氏私下有染.被人拿住.羊玉调解停当.羊玉与苟美都同性合欢.被华氏打骂.华氏看中高子兴.约他相会.被羊玉另一好友希要得窥见.因此.华氏通过诸氏约来高子兴.刚想私会.就被希要得搅掉.华氏又约高子兴到船上寻幽.船上人告诉了羊玉.羊玉怒将华氏推入水中淹死.并将高子兴诬为那江洋大盗.囚死于牢中.
第叁段故事:勾容县里有个叫裴胜的汉子.自幼好赌.结果.家产输光.妻杨氏颇有姿色.被送回娘家.裴胜自己溜走.杨氏父母去世后.哥杨二不想再供养她.杨氏想自尽.忽有一老人送米和钱来.杨氏见到米钱.老人却不见了.杨氏断了自尽念头.生活较为富足.哥嫂想放火烧死她.玉皇知道.将大火反烧入杨二家.其妻烧死.杨氏被当日送米钱的老人救出.原来是土地老爷帮助她.杨氏得知裴胜在扬州.就赶到扬州.见到衣衫褴褛的裴胜.次日.有个叫六郎的富人.愿以一当铺与裴胜赌妻子.结果.裴胜赢了.在妻子劝告下.他决意不再赌博.两年后.裴胜买了官.与妻同回勾容.他们饶恕了杨二.重新过起了好日子.
第四段故事:湖州有个算卜的盲人何起课.娶妻羞月.生得伶俐.故极爱惜.羞月却不满意他.何怕妻偷汉.时常要摸进摸出.他家隔壁有个小伙子叫乌云.与何关系极好.时常帮助做点事情.不久.羞月与他眉来眼去.有了情意.他俩几次探摸亲嘴.都被瞎子进来搅掉.羞月干脆就让瞎子坐在一边.她与乌云寻欢.由此发出声响.瞎子听见.都被羞月掩饰过去.此后.他俩一有兴致.不分时日的随兴寻欢.时间一长.瞎子怀疑.一次.突然捉住乌云.乌云脱下衣溜走.邻里劝瞎子息事宁人.因为残疾不配如花似玉的妻子.让他将妻送回娘家.乌云凑了些银子给了瞎子.讨了羞月.另搬它处居住.
第五段故事:休宁县有一富人.儿子叫鲁生.娶妻汪氏.已有五月身孕.富人给儿子一些钱.让他外出经商.并由表弟尚义与他作伴.他们做了药材生意.鲁生在外.化了银子嫖娼.讨不得欢喜.尚义劝他娶个处女.媒人说个邬大姐.同床后.鲁生认出她不是处女.并被她偷了些钱财.因所剩银两不多.邬大姐与妹妹商议.用纵欲法结果了鲁生.鲁生得知.让尚义帮助.尚义替代他与邬二姐交合.将她弄得疼痛不已.尚表又让鲁生打发邬大姐回娘家.他俩重新做买卖.赚了一些钱.一日.鲁生在街上与另一卖干鱼的人争吵打将起来.发现此人就是自己的儿子.是妻子打发来找他的.他们一同回了家.全家欢聚.
第六段故事:唐太宗时.博州有个才子名叫马周.家境贫寒.年过叁旬无妻室.却嗜酒如命.博州刺史曾用过他.但他两次酒醉失态.被刺史怒骂而退.马周发誓少饮酒.一日.马周到新丰.得到一店主相助.留吃酒饭后.店主留书让马周到长安城找外甥女王氏.马周找到店主的外甥女王氏.因王氏丈夫已死.不便往下.王氏将马周介绍给常中郎的苍头.常中郎正要用饱学之士.因朝廷要下属直言得失以凭采择.马周写的对策.太宗读后赞叹不已.马周即被拜为御史.常中郎又为马周向王氏求亲.王氏嫁给马周.马周后又做了尚书.助他的店主得知大喜.当时的刺史前来请罪.马周反而感谢他的教训.从此.马周与王氏富贵偕老.
第七段故事:嘉兴县人应时巧.生平好看美妇.好说大话.绰号叫赤口.一次与邹光的打赌说.他能让一美妇倒茶给他喝.那妇人叫韩氏.丈夫叫林松.她倒茶招待了自称是他丈夫大哥的赤口.赤口同邹光及哥哥邹福.邹福好友林松聚会时.说起他与韩氏有暧昧关系.不想林松以为妻子做出了风流事.回家后打骂逼问.韩氏不堪忍受.遂出家为尼.林松到县里告状.赤口被关入监.半年后.赤口被邹兄弟保了出来.但他怕再惹麻烦.就溜得无影.林松说他们是一伙的.又让县衙将邹光捉来.说捉住了赤口才放.叁年后.赤日来探消息.走入一庵寺.被义愤的老尼姑杀死.因为韩氏在此当尼姑.认出了赤口.邹光解配中逃到庵寺.知韩氏等人杀了人.县衙将有关人员全扣押.县官判赤口罪无可赦.老尼义侠可宥.韩氏与林松重归于好.
第八段故事:沛县有叁个寡妇:索氏.余氏和丁氏.都极美艳.一日.有个俊生华春经过.被她们的娇美所动.索氏企图勾引他来.次日.让他进门.与她砸舌抚摸.华春还想着另两个.索娘与他云雨后.又设法将余氏和丁氏都引到房中.与华春轮流寻欢作乐.他们的行径被索氏小儿看见.他以为老虎咬人.便告诉了婆婆.婆婆将她们另嫁出去.索氏后成了娼.余氏被丈夫弄死.丁氏嫁个赌棍.华春为流贼所杀.
<八段锦>的写作用意是无须读者和评论者概括的.因为原作目录中每段则有叁字题旨.各段有七字双句的回目名称.每段故事前都有作者意义鲜明的诗词及解释.入语及评议.各段故事的结尾又有作者简练的点题警语.这就非常全面地将作品的故事表层意义和人物经历的深层教训告诉了读者.
例如第一段故事.题旨:[惩贪色".回目名称是:[好才郎贪色破钞.犯色戒鬼磨悔心."开场诗曰:[恃宠娇多不自由.骊山举大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接下去的诗词解释和入话结合在一起.讲了着名的烽火台.点火博褒姒一笑.陈灵公私通夏姬.隋炀帝宠萧妃.唐明皇宠杨贵妃等因贪色政乱的故事.再以[你道这几个官家.都只为爱色以致丧身亡国.如今愚民小子便当把色欲警戒才是.你说戒那色欲则甚.我今说一个--"
一段话作承上做下之用.引出所讲的故事.结尾则以这样一句话告终:[看官们牢记此段以诫子弟.勿谓野史无益于人.不必寓目也."几乎每篇都是如上格式(只是入话中有偏重小故事.或偏重于议论.结尾语文字有多有少之区别).这种形式是中国话本体小说特有的.它似乎面对听众(读者).如教师上课一般.有耳提面命的味道.这些内容.自然又起着中国文艺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文人之笔.劝善惩恶".[务有补于世"等等的作用.
当然.这种较为生硬的说教式语句.随着社会和文艺的进步与发展.逐步地退出了在作品中的直接地位.小说愈来愈注意将具与故事情节本身融合在一起.其致于根本不出现.而只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因为小说毕竟是以形象生动地叙述故事.描写环境和刻画人物为主.抽象的.观念性的主旨和意义应深蕴其间.拿这一标准来衡量和比较八段故事.就可以看出一些优劣高下之分.八段故事.因而可分为四种类型与品位.
第一种类型:基本是生拉硬拽.不合情理与无稽之谈的故事.这可从第四段与第八段故事为例.
第四段[何瞎子听淫捉汉.火里焰远奔完情."故事有意最后点出:[--粪箕对着支笤帚.再无话可说.况何瞎子是个瞽目之人.只该也寻个残疾的做对.这如花似玉的妻子.怎不做出事来.如何管得到底?"何瞎子抓住了正在行奸的乌云.四周邻居却纷纷劝他不要声张此事.讲的多条道理.归根结底.还是认为他与羞月不般配.